在蜀汉末期,发生了哪一件影响蜀汉命运的事情?

2024-11-17 06:39:54 admin

  三国(220年-280年)是蜀汉事情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末期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发生先后出现了曹魏、响蜀蜀汉、汉命东吴三个主要政权。蜀汉事情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姜维在沓中屯田的末期意图是什么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蜀汉末期,发生发生了一件影响蜀汉命运的响蜀事情。那就是汉命当时蜀汉的大将军姜维,率领蜀军的蜀汉事情野战主力军,开赴沓中屯田种麦去了。末期这使得蜀汉在遭到魏朝的发生大规模进攻时,形势极端不利。响蜀姜维的汉命蜀军主力,在关键的时候,没有赶到关键的战场,使得汉中轻易地丢失了。可以说,后来蜀汉的灭亡与此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么,姜维为何要采取这样的举动呢?

image.png

  一、姜维与黄皓之间的矛盾。

  姜维去沓中种麦,有一种解释是他为了避祸。在《三国演义》中,专门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释。向姜维提出去沓中屯田建议的是邵正。他对姜维说,去沓中屯田是一举四得。一是可以收获粮食补充军食,二是可以为下一步夺取陇右各郡做准备,三是从侧翼威胁魏军,使得魏军不敢攻打汉中,四是掌握兵权,避免他人的图谋。

  姜维最终采取了邵正的建议,率军去沓中屯田。那么,邵正在这里所说的要图谋姜维的人究竟是谁,让蜀汉的大将军姜维也不得不躲避呢?这个人就是刘禅身边的宦官黄皓。

  在历史上,黄皓的名声是十分恶劣的。他作为刘禅宠信的宦官,在蜀汉作威作福。大家把蜀汉后期的大部分的乱政原因,都推到了黄皓的身上,认为黄皓是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姜维得罪黄皓,是因为他对于黄皓的作为十分不满,所以在一次面见刘禅的时候,私下里向刘禅启奏,要杀了黄皓。

  但是,姜维没有想到的是,刘禅不但没有采纳姜维的建议,反而把这件事告诉了黄皓。刘禅当场就拒绝了姜维的建议。并且为了调解两人的矛盾,刘禅还让黄皓去向姜维道歉。当姜维见到黄皓的时候,知道了黄皓的来意,就知道刘禅把自己的态度告诉了黄皓。由此,姜维知道了刘禅对黄皓的庇护,更是知道自己失言,向刘禅轻易说出自己真实想法的不妥。

  在这种情况下,姜维害怕留在成都会遭到黄皓的谋害,便对黄皓说自己要去沓中种麦,并得到了刘禅的允许。姜维这才率领蜀军主力去了沓中,躲避黄皓的逼迫。

  二、姜维避祸的不合理性。

  其实姜维沓中避祸的记载,在《三国志姜维传》的正文里并没有记载,只是在《三国志》的注释中有一条记录。至于说邵正为姜维献计,更是在《三国志》中没有见到。这可能是《三国演义》的作者杜撰的内容。不过,我们从其他的一些史料分析,姜维到沓中种麦避祸是很难成立的。

  首先,我们看刘禅的态度。在历史上,对刘禅的评价比较低。这是因为在他的统治下,刘备和诸葛亮等人辛辛苦苦建立的蜀汉毁于一旦。但是,在《三国志》中对刘禅的评价依然是,如果有贤相辅佐,刘禅就是一位循理的君主,如果信用宦官,刘禅就是个昏暗的君主。这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不过一个人只是因为环境不同,就有天差地别的差别,这是不能让人信服的。

image.png

  实际上,刘禅一直就是那样一个刘禅,他拥有一定的政治能力,但并不是一个能够完成父辈志愿的人。他在亲政之后,一直在励精图治,为了蜀汉的振兴而努力。在军事上,他任用姜维,对曹魏连续发动攻击。我们可以想见,如果没有刘禅的支持,仅仅拥有兵权的姜维,也根本不可能长期多次地向曹魏发动攻伐。从这一点上来看,刘禅是具备有一定的执政能力的君主。

  但是,刘禅的朝廷并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各种势力交织在一起,暗潮涌动。刘禅并没有诸葛亮的能力,可以协调运转这样的朝廷。在无奈之下,他只得走汉朝前辈皇帝的老路,那就是任用宦官,用宦官势力来达到政局的平衡。黄皓就是他用来平衡政局的一颗棋子。他当然不会因为他人的建议,就自己斩断自己的爪牙。

  其次,是刘禅对姜维的态度。其实刘禅对姜维的态度,跟对黄皓的态度一样。刘禅对内倚靠黄皓,对外倚靠姜维。他对于姜维是全力支持的,姜维在北伐中没有后顾之忧,主要也是刘禅的功劳。

  姜维在北伐中,既取得过辉煌的战绩,也遭受过惨重的失败。但是在刘禅的支持下,姜维一直执掌着蜀国的兵权。可以说,刘禅对姜维的信任是无以复加的,在整个蜀汉无人能比。所以说,黄皓想要操纵刘禅图谋姜维是根本办不到的。

  第三,姜维与黄皓的斗争实质。姜维和黄皓在历史上也确实发生过斗争,但是这种斗争,是他们两人之间的权力斗争,并没有刘禅的参与。

  姜维长期的北伐,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而且到了后期,战果越来越差。姜维的北伐变得越来越没有章法,变成了为了北伐而北伐,这样巨大的消耗是蜀汉承担不起的。在这种情况下,蜀汉朝廷中有很多人对姜维产生了非议。

  其中以诸葛瞻、董厥为首的大臣,向刘禅上表,建议将姜维召回,任命为益州刺史,剥夺他的兵权。只要黄皓是否参与了这件事,在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不过看他们想替代姜维的人选,可以看到端倪。那个人名叫阎宇,正是黄皓的死党。因此,姜维在得到消息后,自然把这笔账算到了黄皓的头上。

  问题是刘禅会听从这些人的意见,罢免姜维吗?我们看刘禅的表现,就可以看到,刘禅是不可能罢免姜维的。就如同他不会废黜黄皓,他把姜维和黄皓看成自己的左右手,怎么可能会罢免他们呢?因此,刘禅才会让黄皓去向姜维道歉,表明自己对姜维的态度。

  因此,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刘禅对姜维无比信任,根本就没有人能够动摇他的地位。所以,姜维从黄皓来道歉的这件事,看出了刘禅对自己的绝对信任。他看出刘禅想要自己和黄皓一起支持他的意图。在这种情况下,姜维根本就没有什么可怕的。所以,他让黄皓向刘禅转达自己去沓中屯田,根本不是为了避祸,他也没祸可避。姜维的意图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战略设想。

image.png

  三、姜维沓中种麦的真实意图。

  其实,在《三国演义》在借邵正的口,已经把姜维的意图说得很清楚了。如果把邵正四个理由中的防御汉中和防止他人图害的两个不成立的理由去除,就是姜维去沓中种麦的真实理由。至于说防止被黄皓陷害的理由不能成立,我们从上面的分析已经说明了。

  至于说防御汉中,我们从曹魏灭蜀之战的经过,就可以看到,姜维在沓中根本就没有能力左右汉中的战局。由于姜维被邓艾和诸葛绪绊住,险些连汉中都无法返回。当姜维利用诸葛绪的错误,迂回阴平桥头赶回的时候,汉中已经落入钟会之手,连阳安关都失陷了。姜维无奈只得退守剑阁,暂时稳定了战局。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姜维屯田沓中防御汉中,这个理由是不成立的。

  所以说,姜维屯田沓中就是两个目的,一是积蓄粮草,二是图取陇右。图取陇右各郡是姜维一生遵循的战略,他认为自己出身西凉,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再加上自己的文韬武略,如果出兵陇右,联合当地的少数民族部落做自己的羽翼,那么陇右各郡就是自己的囊中之物。因此,姜维的多次北伐,都是以陇右为目标的。

  就算是下一次再出兵,姜维还是不会改变自己的战略的。他在沓中屯田,就是想把沓中建设为自己的北伐基地,利用沓中靠近陇右的地理特点,为下一次北伐做准备。

  至于说屯田种麦,这就更好解释了。这是因为姜维多年的征伐,已经耗尽了蜀汉在蒋琬和费祎期间的积蓄。蜀汉的财政对支持北伐已经难以为继了。因此,姜维只能先进行屯田,解决军队的粮草问题,来为下一次北伐做准备。

  所以,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姜维带领蜀军主力去沓中屯田,并不是为了躲避黄皓的陷害。他有刘禅的庇护,根本就不怕黄皓。他去沓中屯田,主要是积蓄粮草,准备再次兵出陇右,来完成自己北伐的意愿。

  结语:

  历史上记载姜维沓中避祸,无非是想把蜀国灭亡的主要责任加在黄皓身上,减轻姜维的罪责罢了。其实,蜀汉的灭亡,姜维也要负很大的责任。诸葛瞻在战死前说自己有三罪,就是把黄皓和姜维相提并论的。这主要是姜维痴心北伐,根本不审时度势,在自己功业不成的情况下,使得蜀汉消耗很大,民穷财尽,这为蜀汉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姜维去沓中屯田,在战略上是十分失策的。姜维改变了汉中的防御策略,撤除原来的秦岭防御体系,放魏军进入汉中盆地。他的本意是开门揖盗,让魏军进入蜀军的包围网,然后聚而歼之。可是,他为了自己下一步的北伐行动,将蜀军主力带往遥远的沓中。而将加强包围网的责任推给刘禅。结果由于黄皓的作梗,汉中前线没有得到援军。这样,在钟会进攻的时候,蜀军的包围网被轻易打破,姜维的计划化为了泡影。

  正是姜维的屯田沓中的举动,使得蜀汉走向了灭亡。后人因为姜维一生的所作所为,被他继承诸葛亮的遗志,为北伐做出的努力而感动,为他的壮志未酬感到惋惜。因此,后人才将他沓中屯田的行为推到了黄皓陷害上。其实有刘禅的庇护,姜维根本就不怕黄皓的陷害。他去沓中屯田纯粹是自己的战略行动,为了实现自己北伐的理想。可惜姜维只是想着如何进攻,没有切实为防御做好准备,最后弄巧成拙招致了蜀汉的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文章

    353

  • 浏览

    39

  • 获赞

    14413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