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究竟有多少财产?看他自己申报的材料

2024-11-17 07:10:27 admin

  诸葛亮,诸葛中华五千年浩浩历史长河里一位杰出的亮究政治家、军事家、竟有己申战略家。多少他虽不像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小说里描述的财产材料那般“料事如神、呼风唤雨、看自撒豆成兵”,诸葛但他高尚的亮究品格、杰出的竟有己申才能、震古烁今的多少业绩以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财产材料献身精神,在浩如烟海的看自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极具传奇色彩的诸葛民间传说中,他更是亮究一位全能的超人,一位让人仰视的竟有己申谋略大师,一位完美无瑕的智者与几无瑕疵、近乎完美的道德楷模,是代表智慧和胜利的“无敌男神”。

  诸葛亮波澜起伏的传奇人生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这其中有罗贯中小说情节水银泻地般的影响,亦有文学性夸张、渲染的成分所致。但诸葛亮的高风亮节毋庸置疑,堪称古今罕有其匹。诸葛亮出身于一个“公务员”世家,远至汉元帝时期其老祖诸葛丰就是一位刚直不阿、不惧背景深厚、势焰熏天外戚势力,敢于火中取栗的直臣,最后甚至因此被免官。诸葛亮家族兴盛于三国两晋时期,其间虽然战乱不断,但诸葛氏子弟出污泥而不染,决不苟同于流俗,堪称人才辈出,灿若晨星。而且,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凡属诸葛家族的“公务员”身上都有一个鲜明的烙印与共性:“忠贞、清廉、谨慎、敬业”。

诸葛亮

网络配图

  诸葛亮是诸葛氏家族的杰出代表,可以说,实力弱小的刘备之所以能够“三分天下有其一”全凭他的功劳。自刘备白帝城托孤后,面对资质禀赋远不如乃父的刘阿斗,诸葛亮不抛弃、不放弃,“摄一国之政,事凡庸之君,却事君以礼,谋国以忠”。面对一个资质平庸、甚至离开自己就不能独挡一面的领导,能发乎内心尊之重之,从不流露出丝毫睥睨、不屑之色,而是时时刻刻严格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对“扶不上墙的烂泥”——后主刘禅尽心辅佐且执礼甚恭,至死都保持诸葛家族的优良传统:忠诚、谦逊、廉洁,一诺千金。面对暗弱的刘阿斗,完全有能力够搞个“烛影斧声,千古之谜”取而代之的诸葛亮却从未起此觊觎念头,连敌对方司马懿都不无钦佩地评价他道:“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他后期殚精竭虑,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拼命护佑加持耽于享乐的后主刘禅。不仅如此,还能做到君臣团结,“上不生疑心,下不兴流言”,上下一心,不生掣肘,才可全力对外。诸葛亮用心良苦、竭尽全力,使偏安一隅、相对弱小的蜀国在魏吴夹缝中生存了42年之久。最后,虽然出师未捷,但也算呕心沥血、拼却老命,让后世为之掬一把英雄泪, 也算赢得“生前身后名”了。

  诸葛家族著名“公务员”还有诸葛瑾、诸葛瞻、诸葛诞等,亮兄诸葛瑾更是官居东吴大将军、豫州牧高位。诸葛瑾以胸怀开阔,直言敢谏且严谨自律著称,因此他在东吴政坛几乎没有敌人,也获得吴主孙权的青睐、攫拔,最后也得以青史留名。“谨慎”二字似乎已融入诸葛家族子孙的血脉之中,谦虚谨慎并不意味着庸碌无为、随波逐流,只想做无功亦无过的太平官,而是以柔克刚、敢于任事,在柔和似水的谦逊外表下严守底线、坚持原则、促成大业。

  史载公元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重,临终前,他给蜀汉后主刘禅上了一篇人生最后的奏章,内容居然是一份详细的个人财产申报:“ 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诸葛亮死后,人们发现,一切果然如其所言,毫无虚妄之辞。即便是能掐会算,善于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诸葛亮恐怕做梦也想不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将他称为古今“官员财产公示第一人”,此光明磊落、近乎身负道德洁癖之举,可谓首开古代“公务员”财产申报、公示之先河。

  诸葛亮不光严于律己,在管束和教育家人子弟方面也非常严苛,甚至有些不近人情,非常值得后人借鉴、效仿。史料记载“宰相之妾无副服”,在那个时代,纳妾是无可非议的,但宰相的小妾居然连套换洗的衣裙都没有,其寒其窘甚至不如一介平民,这就足够让人唏嘘、惊诧加喟叹的了。而且从诸葛亮公示的财产明细表上看,桑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除了官俸外没有任何灰色收入,一个官拜宰相的“高级公务员”的收入甚至不如一个民间富足翁。

  神机妙算的诸葛孔明真乃一生谨慎,两袖清风的真君子,怎不让人心生感慨。

诸葛亮

网络配图

  诸葛亮名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不光是他用来自勉的座右铭,更是他对子孙的殷切希望。据说诸葛家族的孩子们从小就要熟读他撰写的《诫子书》,寒素清白、黜奢崇俭的品德在诸葛亮辞世后其苗裔子孙们的脑海里深深地扎根、发芽,并伴随着他们一生。

  千古人才难得,智术各有短长。南怀瑾曰:人才之所以称为俊者,必信、义、德、才、明五者兼备。人中之豪者,必行、智、信、廉四者兼备。按此标准,诸葛亮无疑是人中龙凤,但像他那样奉公守法,立身行己,一介不取的睿智之士,古今也找不到几个,期望所有官员都成他那样似乎并不现实。将官员之德才兼备、清廉自律、克己奉公建立在个人修养、自我约束、极高的道德层面上,远不如建立一套有监督制约、能抑恶扬善的良性机制更切实可行。

  “出师”一表真名士,千载谁堪伯仲间。

  古代没有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官员的财产状况,朝廷一般是掌握不了的。除非官员被抄家,或者身死之后,家属无力安葬,朝廷才得以知悉哪位官员贪浊,哪位官员清贫。因此之故,史书中有一些关于特大贪官如和珅等人抄家物资的记录,却很少有关于其他官员财产的记载。

  几位宰相的财产清单

  诸葛亮、魏征、司马光三人的财产状况,是能从有关史书上查到的。现简要介绍如下:

诸葛亮

网络配图

  三国蜀汉宰相诸葛亮,有田15顷,较贫瘠。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在给后主刘禅的一份奏章中,申报了家庭财产:“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从这份申报材料看,诸葛亮的主要财产是薄田15顷,是不能算多的。其他财产寥寥无几,身后内无余帛,外无赢财。

  唐朝宰相魏征留给子孙的房产,价格不菲。据《新唐书·白居易传》,魏征的房屋到他孙子时,已增值至600万。孙子要用钱,将祖父遗下的房子卖了。有个叫李师道的官员,自己掏钱600万,打算为魏征之孙赎回房产。白居易得知后,上奏唐宪宗:魏征的后人不能守住魏征的房产,陛下应当从照顾这位贤相的子孙出发,赎回房屋,然后赐给他们。这种好事应当由朝廷来做,而不能让李师道个人去做,他做就是“掠美”了。白居易的意见为唐宪宗所采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文章

    335

  • 浏览

    354

  • 获赞

    173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