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规矩谁立的?

2024-11-17 04:33:11 admin

  为什么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两国这规矩谁立的?这起源于春秋时期诸侯时期,这时期派出的交兵矩立外交使节是不可侵犯的,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不斩接着往下看吧~

  公元前596年楚国派出申舟出使齐国,使规楚庄王特意嘱咐不要从宋国经过。两国宋国执政华元听说了,交兵矩立觉得这是不斩对宋国的莫大侮辱,就设伏击杀死楚国使者。使规楚庄王为此“投袂而起”,两国出动大军包围宋国国都整整9个月。交兵矩立宋国派出使者到晋国告急,不斩晋国上一年刚被楚军打败,使规不敢冒与楚国全面冲突的两国危险,只是交兵矩立派解扬为使者劝宋国坚守,不要投降。不斩

  解扬经过郑国,被郑国抓起来交给楚国。楚庄王亲自接见解扬,企图买通他,要他向宋军喊话,说晋军不再提供救援,断绝宋军的希望,解扬不同意。经楚庄王几次威逼利诱,解扬才答应下来。可是当解扬来到了望城中的楼车上,就大声疾呼,说晋国援军不日就到,请宋国无论如何要坚持下去。

图片.png

  楚庄王大怒,解扬说:“我答应你的条件只是为了实现使命,使命实现了,请立刻处死我。”楚庄王无话可说,反而释放他回晋国。长期围困而无战果,楚庄王打算退兵,可申舟的父亲拦在车前,说:“我儿子不惜生命以完成国王的使命,难道国王要食言了吗?”楚庄王无言以对。申舟父亲建议在宋国建造住房、耕种土地,表示要长期占领宋国,宋国就会表示屈服。宋国见楚军不肯撤退,就派华元为使者来谈判。

  华元半夜里潜入楚军大营,劫持了楚军统帅子反,说:“我的国君要我为使者来谈判,城内确实已是‘易子而食,析骸以爨’,但是如果订立城下之盟则情愿举国牺牲。贵军退到三十里外,我国唯命是听。”子反就在睡床上保证做到。第二天报告了楚庄王,楚军真的退30里外,和宋国停战,双方保证不再互相欺瞒,华元作为这项和约的人质到楚国居住。后世将这一交战规则称之为“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历史上最著名的战时两国使节以礼相见的故事是“彭城相会”。450年南朝刘宋与北魏发生战争,刘宋发起北伐,先胜后败,战略据点彭城被包围。江夏王刘义恭率领军队死守彭城(今徐州),北魏太武帝想一举打过长江,派出李孝伯为使节进彭城劝降。刘义恭派了张畅为代表与李孝伯谈判。

  两人都是当时的“名士”,互相代表各自的君主赠送礼品,尽管处在极其残酷的战争环境,但他们在谈判中却仍然是文质彬彬、礼貌周全。这次谈判本身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结果,可双方的礼节及言辞,一直被后世誉为战场佳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友链


  • 文章

    1885

  • 浏览

    4148

  • 获赞

    124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