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防死守,重视“高度相似”的“相似航班号”处置

2024-09-29 09:39:10 admin

“高度相似”的高度相似“相似航班号”出现时,管制员非常容易发生口误,严防死守甚至有时连飞行员自己也容易呼错,重视所以必须在陆空通话中引起“高度警觉”,似航应当采取最高级别的班号防控措施予以关注,有条件的处置话,还建议采取其它额外方式进行区分和提醒。高度相似

在刚参加工作时,严防死守师傅常会介绍航班号的重视命名原则,例如通常“2”打头用于西北,似航“4”用于四川,班号山东航都为“46”开始,处置厦航通常以“8”开头等等,高度相似由于航班量快速增长的严防死守缘故,航空公司选定航班号时越来越没有规律,重视原有的“固定号段”早已被完全打破。

在日常工作中曾遇到过的CXA8196和CCA8196,CHH6396和CHB6396,CGZ7122和CHH7122三组相似航班号为例,可以看出,上述相似航班号公司三字码中仅有一位或两位存在不同,其它公司字母和数字部分均完全相同,特别容易造成管制员的误读。

一般来说管制员均以理工科为主,对数字相对敏感,加上多年来对相似航班号的重点提示,通常大家都会特别注意数字的误读情况,而相对容易造成对航空公司代码的忽视。管制员在工作中常遇到的国内航空公司的三字码,都以“C”开始,因而明确的区分仅能靠三字码中间的一位字母或两位字母分辨,辨识难度其实很大。如果在航班量大、管制员疲劳或设备本身光线颜色有影响的情况下,遇到这种数字完全一致“高度相似”的相似航班号时,发生误读的几率就会成倍增加。

除了常规已有的相似航班号的处置措施外,这类“高度相似”的相似航班号还有很多新的特点,需要引起管制单位的高度重视。当然,高度重视可能已经不能体现这一类型相似的防范,应当采用“极度重视”,如何极度重视?重视哪些方面?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现有的“相似航班号”的处置手段,根源是基于技防的提示,也就是航班号符合相似定义,系统进行甄别提示后,管制员根据提示被动的采取一系列手段再加防控,这样的相似航班号都是成对出现的。而 “高度相似”的相似航班号,在仅有一个呼号单独出现时也容易出现呼错,这与管制员潜意识中熟悉的另一个航班相似,这种情况完全没有技防提示,只能依靠监控协调席、带班主任加强监听管制员的指令发布。

第二,强化提示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通俗讲,就是由于管制员熟悉其中一个航班号,而在读另一个时很容易带入熟悉的记忆,造成误读。而如果前期管制员已强化提示(如标注提示),也等于在给未实际出现的潜意识内的熟悉航班号进行了一次“加粗”。甚至也许管制员本身并不易读错,经过这样一番提醒,或者特殊提示后反而更容易分神,使防控的难度愈发增大。

第三,这类高度相似通常多发于管制员首次建立联系和即将脱波前的最后一次联系。首次联系易发生错误主要是不熟悉,在无系统技防提示时,口误会打个措手不及,管制员仅仅“瞥一眼”就按照习惯读出最常见的航班号,防控难度中上等。而在脱波指令中,由于管制员提前早已完成了管制调配许久,可能甚至已好久不联系这个飞机,而心态上已经完全放松,认为只剩脱波一句指令就“一了百了”,往往在这时更容易发生问题。如果前期高度相似的航班越耗费管制精力,越容易造成误读,原因就是管制员趋向于排斥的心理愈重所造成的。

第四,这种“高度相似”的相似误读,通常更容易发生在技能娴熟、工作自信的“老管制员”身上,原因就是大家普遍比较信任,倾向于不会发生问题,因而造成疏忽。如果是一名见习管制员,大家都比较上心,盯得也非常紧,而如果是技能娴熟、工作自信的管制员,所有人普遍都会放松警惕,这绝不是大家有意为之,而是内心潜意识的一种反映。

以上就是“高度相似”的相似航班号的主要特点,对管制员而言,真正重要的还是防控。长久以来,我们总是希望通过技防进行防控,但其实最核心的防控相似航班号风险的方法就是“认真发好每一句指令+认真监听机组的每一句复诵+认真监控机组的每一次执行”。

与其被动的考虑如何提示,倒不如主动出击,直面问题,这其中不妨运用一些小窍门。例如,目前正在执行的“手指标牌”发布管制指令就很有帮助,结合原有的相似航班号处置措施,可以极大地增加安全保证。在管制员发布管制指令时,手指雷达屏幕上对应的飞机标牌,直接“清晰、准确、缓慢”的读出航班号信息,再进一步发布指令要求。同时采取“通报相似”、“呼出应答后再发布”、“连呼两次航班号”、“增加额外信息辅助辨识”、“着重强调差异”等相似处置手段,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问题的发生。

为了避免习惯性固有航班号信息的干扰,建议管制员养成在发布指令时,不必自己创造,不必回忆思考,就“所见即所得”,指到航班号是谁,就给谁发布指令,而无需从记忆库中再搜寻过往内容。这种模式类似于飞行员在驾驶舱内放置检查单的原理,检查单就是要求在危机时刻,飞行员能够按照固定条目逐一完成,甚至不要求或不主张飞行员背诵记忆,因为那样很容易出现漏项,甚至错项。

记得大学时期,专业课的老师就曾讲过,“航空公司不会要求员工背诵记忆121部,因为任何人脑的记忆都有可能出现偏差,最稳妥和安全的方法,就是打开规章、逐字逐句的‘照本宣科’,这样的安全系数最高,最有可能避免细小的问题。”

愿每个相似航班号都能被清晰识别,愿管制员的每个指令都准确无误、每架飞机都平安起降!

友链


  • 文章

    38

  • 浏览

    683

  • 获赞

    9432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