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两高专项报告 规范司法行为

2024-11-17 05:30:51 admin

  央广网北京10月31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全国正在召开的常委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有两项重要的议程,就是议两听取并审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规范司法行为工作情况的高专告规报告。这是项报时隔8年后,两高再次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做有关专项工作报告。范司法行

  为什么称作“专项工作报告”呢?因为在每年的全国两会期间,最高法和最高检,常委两高都会向人大做报告,议两但专门就某一项具体的高专告规工作作报告比较少,上一次还是项报八年前。

  这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范司法行两份报告,专门就如何进一步规范司法行为提出一系列举措,全国但是常委如何将这些举措落实到位呢?这个问题也成了昨天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报告的焦点。

  焦点一:如何改变行政干预司法的议两怪相?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万鄂湘指出,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一个重大的制度改革,就是把“立案审查制度”改为“立案登记制度”。从“审查”到“登记”两个字的变化,意味着法院不需要在立案时进行审查,只要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提交符合要求的起诉状,就要有案必立。

  万鄂湘:不要小看这个制度改革,行政诉讼立案难问题,就是因为有立案审查制度挡在那里,地方法院立不立案权限很大,后面的因素就是地方行政的干扰。为什么地方行政干扰?因为它管理着法院的钱、管理着官帽子,还管理着官位子,有多少编制都是它管。立案难问题,这次四中全会已经指出了改革方向,争取借助这个机会真正实现有案必立。

  辜胜阻委员建议加强人大对两院的监督工作,而其中一个有力的方式就是对法院、检察院的工作开展专题询问。

  辜胜阻:人大选举产生了“一府两院”的领导,报告工作都是主官来报告,报告以后就走了,平常审议的时候来的都是一般普通的办事人员,这样的审议,被监督的主体是缺位的。询问监督能保证主体到位,询问相对于一般的审议来讲是很大的进步。

  焦点二:如何破解案多人少的难题?

  在高法的报告中提到当前案多人少矛盾比较突出,一些法官办案压力过大难以兼顾案件质量、效率和效果。列席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天达律师事务所主任李大进对这种矛盾感受很深。

  李大进:我看到在基层法院的法官,每天审案就像换频道一样,一个法官多的时候一天开十几个庭,而每个案子的审理最长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所以开庭过程中频频出现的就是限制各方当事人和律师行使权利。每个个案能够让老百姓感觉到公正,首先是程序上要能够充分行使权利才能公正。但是面对大量的案件,在没有办法来缓解的情况下,只好限制时间。加上法律上对案件还有审限的限制,压得法官也没有办法。法院和检察院要破解这样的难题,不然规范司法行为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就没有办法到位的落到实处。

  法院受理案件数量日益攀升,但是却又因待遇和晋升空间等问题不断流失优秀人才,导致有的法院法官队伍青黄不接、后继无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辜胜阻提出,大力加强法院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是解决上述难题的关键之举。

  辜胜阻:在一个县法院,行政岗位院长、副院长就那么多,庭长的级别很低,所以靠行政级别和行政化很难在激励机制上稳定法官。现在的方向很重要的是要职业化,四中全会决定也讲要建立专业职务序列及其工资制度,要按照职务序列决定工资。现在大学就是这样专业职务序列,我们法院也应该这样按照专业序列配置工资。行政化走向职业化是解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非常关键的方向。

  焦点三:如何确保法院判决得以执行?

  近年来,法院判决“执行难”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我国刑法虽然有“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但是需要检察机关就此提出公诉,而这一环节有时并不畅通。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万鄂湘:如果检察院在被执行人所在地,检察院会不会积极提起这个案件去立案呢?显然不可能。或者目前看到的统计数字是非常少的。

  如何让判决书不再成为“法律白条”?万鄂湘建议:

  万鄂湘:建议两高能不能搞个司法解释,拒不履行法院判决的罪不一定要公诉,就是自己作为申请执行人,作为刑事案件能够自诉立案。这有什么好处?如果这个案件自诉成功,对被执行人就是有罪判决,你到其他国家移民或者申请旅游签证都被拒绝,因为你是有罪之身,有犯罪记录在案,这一条对被执行人就是很大的限制。另外一个好处,这可以对法院清理积案形成很大的动力。如果构不成犯罪,实在没有执行能力,不能说他犯罪,那就宣告破产,可以把这一制度联动起来。

  焦点四:如何让判决书看得清、读得懂?

  从开庭预告到庭审直播,近年来,我国的司法正在向公开、透明进步。审议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法院、检察院近年来在司法公开上的诸多举措予以肯定,但也提出,公开要重形式更要重内容。全国人大代表李大进说:

  李大进:原来一个案子的判决文书,案子再复杂,判决书也可以两三页就了结了,当事人反映看不清、读不懂。现在出现了另外一个情况,再简单的案子,判决书也往往会在10页以上,当事人感觉是更看不懂。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向会议作报告时指出,有的裁判文书制作不规范,重证据罗列、轻辨法析理,李大进说,只有真正改变这些不规范的行为,才能达到以公开促公正的目的。

责任编辑:吴德飞

友链


  • 文章

    76

  • 浏览

    3

  • 获赞

    3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