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情商:寇准不给宋太宗面子后果怎么样?

2024-11-17 05:30:50 admin

  据《宋史》记载,关于生于陕西渭南的情商寇准堪称神童。这也许与遗传基因有关,寇准因为他不但出身于名门望族,宋太他爹还中过后晋的宗面进士甲科,因为为国家做过不少贡献而被封为国公,后果追赠官职至太师尚书令。关于

  好种子发出好苗子,情商寇准这棵苗子从小就非同一般,寇准高智商加好学加勤奋,宋太把同龄人甩了无数条街,宗面十四岁就写得一手好诗,后果尤其擅长七绝,关于超过不少所谓的情商专业诗人。

  因为年纪小,寇准寇准考中进士后差点未被录取。原因是那时候有个规定,如果考生没达到“法定年龄”,考试成绩再好也不予录取——皇帝亲自到殿试现场,一个个问考生的年龄,不符合规定的对不起,下次再来吧。

  那时候的户籍管理制度不如现在这么严格、科学,查询起来也不方便,人们也没有一看便知年龄的身份证,年龄的真假基本上全靠考生的诚信,要弄虚作假很容易,你若只有十八岁,却非要告诉领导说小生已年满二十,领导也无法查证,基本上能蒙混过关,反正十八岁和二十岁看起来也没啥差别。

  有人正是看到了有空子可钻,才劝寇准虚报年龄。却遭到寇准严词拒绝:“感谢你的好意。可是你听说过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吗?我正准备积极进取,如果一开始就弄虚作假,那不是欺骗陛下吗?这种事我可不做。”

 宋太宗4.jpg 

网络配图

   不知道当时规定的“法定年龄”究竟是多少,只知道寇准考中进士那年是19岁。

  关于寇准不想撒谎这件事,《宋史·寇准传》是这样记载的: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诚实,是一个人的底线,寇准守住了这条底线。事情传开后,人们纷纷称赞他的美德,尽管不到“法定年龄”,他仍被录取,被授大理评事,先后担任巴东知县、成安知县、盐铁判官、尚书虞部郎中、枢密直学士等。

  (二)敢于大胆进谏

  如果说诚实是寇准的第一条底线的话,那么认真负责就是他的第二条底线。

  他的认真负责,具体体现在大胆进谏上。

  公元989年的某一天,寇准在殿中奏事。这人心直口快,忠言有点逆耳,简单点说就是说话不好听,宋太宗越听越不舒服——朕大小是个领导,给点面子行不?

  寇准偏不。若是给领导面子,很多事就说不透,自然也解决不了,那有什么意思呢?还不如不说。

  听不进去的宋太宗生气了,离开龙椅要进内宫。却被寇准扯住衣角,不让他走——皇上您干吗说走就走呢,臣还没说完呢,不行不行,您一定要听我说完再走。宋太宗只好回到原位,重新坐下,继续听他那“烦人”的唠叨。

  事情过去后,宋太宗冷静下来,仔细一想,寇准是个好同志啊,虽然说话有点难听,但人家从不藏着掖着。他不怕得罪领导,是因为他心里只有工作,只想把工作搞好,不像有些人,为了明哲保身,为了头上那顶乌纱帽,宁愿装哑巴。朕最需要的,不正是这样的好同志吗?这个好同志能够为朕工作,是朕的幸运啊。

  所以后来他逢人就说:“朕得到寇准,就像唐太宗得到魏征一样”。(《宋史》: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三)该变通时也变通

  实际上,寇准并非一根肠子通到底的迂夫子,该拐弯抹角的时候,他也会拐弯抹角。

 宋太宗3.jpg 

网络配图

   比如淳化初年,一个叫王淮的犯了受贿罪,受到朝廷处理。他接受的贿赂高达千万,结果却被从轻发落,仅被打了几板子、撤职了事,而且不久就官复原职。同样是受贿,一个叫祖吉的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尽管他的情节比王淮轻得多,却被判了死刑。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王淮有个哥哥叫王沔,是当时的参知政事,事情是他搞的鬼。

  寇准知道后相当气愤,这明显不公平嘛,不行,我一定得管管。

  可是事情不归他管,如果硬管,那就是犯了官场的忌讳,会给自己埋下隐患。所以,尽管他愤愤不平,还是暂时把这份不平埋在心里,静等机会。

  直到第二年,机会才姗姗来迟。

  这个机会,还是老天爷给他的。

  那年春天发生大旱。那时候的人知识贫乏,以为类似的天灾是上天的惩罚。宋太宗也一样,他把一些近臣召集拢来,惴惴不安地问他们:“老天这样惩罚咱们,是不是朕做错了什么啊各位?”其他大臣自然不敢把这事和皇上扯到一起,都说这是天意,皇上您不必自责,跟您没半毛钱关系。

  唯独寇准不这么看,他慢条斯理地说,这事虽然不是皇上您造成的,但很显然与刑罚不公有关,《洪范》不是说了吗,天和人的关系,就像影子和回声,一个人长得不好看,他的影子自然也不会美,一个人唱歌的声音像鬼哭狼嚎,回声也不会好听……

  这话又不好听,宋太宗又生气了,又不想听寇准那烦人的唠叨了,起身回了宫。可是没多久,他又觉得不能这样一走了之,得叫寇准把话说明白,所以他又让人把寇准召来,让他把话说完。

  寇准却不说了——要我说也可以,条件是把二府(掌管军事的枢密院【西府】和掌管政务的中书门下【政事堂、 东府】)的官员都召来,不然我就不说。宋太宗无奈,下令让二府的官员都来听他的唠叨。

  眼看二府的官员基本上都到齐了,寇准这才清了清嗓子,严肃地说:“不久前那件事,大家应该还记得吧?祖吉和王淮都犯了受贿罪,他们的判决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可是这里面存在的不公平,不知道大家意识到没有?为什么祖吉受贿较少被杀头,王淮受贿巨大最终却没事呢?因为他哥牛啊,人家是参知政事啊,祖吉一无后台二无关系,活该倒霉!大家说说,这是不是不公平呢?”

  宋太宗发火了。哦买噶,居然还有这种事!那个啥王沔,这事儿真的假的?王沔吃了豹子胆也不敢说谎,吓得趴倒在地,磕头如捣蒜,连称该死。

  把王沔严厉批评了一顿的宋太宗很高兴,因为他终于发现,寇准才是真正可用的人才!当即任命寇准为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任同知院事。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从那天开始,寇准有了直接参与朝廷军国大事的资格,进入了国家权力中枢。

  (四)“失去”了才知珍贵

  中国自古有句俗话,叫失去了才知珍惜。宋太宗之于寇准,是失去了才知道珍贵。

  宋太宗是怎么“失去”寇准的呢?原来寇准遭人算计,被贬到了青州。

  宋太宗.jpg

网络配图

   事情的起因是一个疯子。

  某一天,寇准与时任枢密院副使的温仲舒一起外出办事,在路上碰到一个疯子,对着寇准的马喊了一声万岁。

  一个疯子,别说喊一声万岁,即使喊十声万岁,也不会有人放在心上,除非那人也是疯子。但偏偏有人想利用这事做文章。那人名叫张逊,和寇准做同事的时候,因工作上的事情他们俩吵过一架,从此便怀恨在心。

  这事儿被一个叫王宾的管理首都治安的官员知道了,和他是好哥们的张逊找到他说,兄弟那事儿你怎么看?就是有人喊寇准万岁那事儿呗!什么?小事一桩?这怎么能是小事一桩呢?你这是不懂政治!这事儿大了知道不!得告诉皇上,不然到时候你就惨了,弄不好是个知情不报罪。

  在张逊授意下,王宾便添油加醋、火上浇油地奏了寇准一本,宋太宗果然很生气,把寇准在朝廷的官免了,让他到青州去当知府。

  寇准离开后,宋太宗才知道他已经离不开他了,整天闷闷不乐,做梦梦见的不是娶媳妇,而是寇准,然后经常问寇准在青州的情况,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之类。

  仅仅不到一年,宋太宗就把寇准召回了京师,拜为参知政事,995年又加给事中,天天“陪”在他身边,有什么事随时请教。

  然而后来,寇准到底没有逃脱小人陷害,一年之中数度被贬,最后被贬到雷州,并病死在那里,只不过那是宋真宗当政时期的事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友链


  • 文章

    2878

  • 浏览

    42878

  • 获赞

    86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