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不死明朝绝不会亡,奈何奸臣当道,皇帝昏庸

2024-11-17 05:31:33 admin

  明朝末年内有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此人外有满清八旗虎视眈眈。明朝不得不接受两线作战的不死现实,到了明朝崇祯十四年,此时的大明朝是真正的内外交困,松锦之战明军主力全军覆没,关内农民军再度刮起旋风。摇摇欲坠的明朝大明王朝似乎已经时日无多。

  其实当时最好的绝不奸臣办法就是先与关外的满清议和然后再集中精力平定农民起义,可是亡皇帝昏庸当时的文官们并没有这样的觉悟。崇祯帝把当时的奈何战将想了一遍,发现此时能平叛的当道人已经没几个了。洪承畴已经降清,此人吴三桂在宁远,不死左良玉调不动,明朝思来想去他想到了还有一个人当年因为说了真话被他下了狱,绝不奸臣而这个人曾经率领著名的亡皇帝昏庸秦兵斩杀了之前的闯王高迎祥。他便是奈何明朝最后的希望孙传庭。

  孙传庭最早出山平贼是当道在崇祯九年,当时农民军领袖高迎祥自湖广复出,先后占领了四川和河南与陕西交界的此人地方。孙传庭知道高迎祥必然要向陕西进攻,他采取了诱敌深入的计策,他把高迎祥大军从汉中一直引到了西安。后来高迎祥察觉出了端倪,知道中了孙传庭的计策,想从子午谷口突围,但是孙传庭已经在子午谷的黑水峪,埋伏了潼关大军的主力,就等着高迎祥入瓮了。高迎祥不知,结果纵军深入,被孙传庭大军全歼,高迎祥本人也被孙传庭生擒。

  到了1638年,这年清兵入关,崇祯帝调孙传庭入京勤王,指挥各路援军。但孙传庭向来与兵部尚书杨嗣昌不和,遭到杨的诬陷,崇祯帝不辨真伪,将孙传庭投入大牢。这一关就是四年!此时农民军死灰复燃,并呈现出烈火燎原之势,崇祯无奈之下,只得将孙传庭释放,重新启用。而此时的形势早已经与孙传庭之前的形势大不相同。

  不久孙传庭代替汪乔年为陕西总督,固守潼关,以待机会收复开封。但是崇祯疑心太重,他想让孙传庭收回开封,却又不肯给他重兵,只是给了他5000老弱病残之兵。孙传庭回到陕西后,“日夜治军为平贼计”,但此时河南重镇开封被李自成包围,崇祯帝下诏孙传庭出关营救。但此时孙传庭回到陕西不过才四个月,军队操练不精,军械不齐,更重要的是缺乏粮饷。因此孙传庭上奏“兵新募,不堪用”,要求练兵2万在出关。但崇祯帝不予理睬,严令出战,孙传庭不得已出师河南。此时开封已经陷落, 1642年10月,孙传庭探知李自成大军动向,于是在郏县设伏三重。孙传庭先派人诈败,引诱李自成进入伏击圈,结果李自成大军失利,死伤数千人。李自成败退的时候,故意让人将辎重丢弃,引诱明军争夺。这些明军平日里就缺粮少饷,一见财物自然无心追击。

  李自成挥师反扑,结果明军大败。孙传庭率军败退,食不果腹的明军士兵只得靠采摘青柿充饥,因此人们将此战称为“柿园之役”。孙传庭败回陕西后,“益募勇士,开屯田,缮器积粟,三家出壮丁一,火车载火炮甲仗者三万辆”。他准备重新编练一支精兵,捍卫大明王朝,但崇祯皇帝再次扮演了“催命鬼”的角色,一再下诏督促孙传庭出关与李自成决战。此时孙传庭心情颇为复杂,“覆辙宁堪似往年,催军还用松山箭”,他明白自己很可能重蹈前辙,但是国难当头,“我今不死非英雄”!

  1643年8月,孙传庭率10万大军出关!俗话说的好,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但这次孙传庭大军依然“缺吃少穿”。李自成知道孙传庭来势汹汹,先后放弃一些地区,孙传庭连战皆捷,但也逐渐呈现出孤军深入的态势。孙传庭为了解决部队给养问题,再次攻占郏县,但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孙传庭无奈只得撤军迎粮,结果遭到农民军的包围,明军损失数万。败退到关中的孙传庭依然想固守潼关,但明军军心涣散,无法再战。面对潮水般的的农民军,孙传庭“持矛瞋目呼狂贼”,纵马冲入敌阵,当场战死。孙传庭的战死,为大明王朝也敲响了最后的丧钟,而将孙逼上绝路的,正是不懂军事,瞎指挥、好猜忌的崇祯帝!

  《明史》记载:“传庭死,则明亡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文章

    66

  • 浏览

    9152

  • 获赞

    98661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